7月31日,数智赋能非现场监管执法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召开。研讨会旨在搭建交流平台,分享先进经验,共同探讨数智化技术在非现场监管执法中的创新应用,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与监管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构建精准、智能、高效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凝聚各方力量。研讨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察研究分会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固定污染源监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委会承办,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局协办。
锡林郭勒盟盟委委员、副盟长黄永,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范明师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夏祖义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史庆敏副局长、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邢文利总工程师出席会议并讲话。研讨会邀请了十余位环境执法监管部门的同志、从事环境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学者,围绕推动非现场执法监管路径、技术体系构建,从政策机制、科技创新、行业实践、未来展望等多个角度作学术报告。来自部属单位、部分省、市生态环境部门、高校院所、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媒体等代表参加会议。
研讨会现场
锡林郭勒盟盟委委员、副盟长黄永在致辞中对研讨会举办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锡林郭勒盟非现场监管执法进展情况。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范明师在致辞中表示,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完善前端感知体系、构建和优化数据中台、深入开展数据应用,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目前,全区纳入非现场监管企业1535家,通过“事前预警、事中调度、事后督办”的非现场监管模式,将问题发现时间前移、将问题处理关口前移,实现早提醒、早发现、早处置。
黄永副盟长、范明师副厅长致辞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总工程师邢文利围绕生态环境智慧执法发展及展望作主旨发言,重点介绍了当前生态环境智慧执法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对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执法体系的全面深化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邢文利总工程师作主旨发言
生态环境部环境执法局史庆敏副局长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做好非现场监管执法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强化数智赋能,开展非现场执法应用示范;开展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非现场执法体系建设;凝聚工作共识,提升地方非现场执法监管水平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生态环境部在推动非现场监管执法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对未来非现场监管执法创新发展方向提出具体要求。
史庆敏副局长讲话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夏祖义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生态环境执法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执法智慧执法体系是大势所趋,时不我待,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共同推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面对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环境监察研究分会要围绕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高质量沟通交流平台、高覆盖的宣传引导平台,发挥政策宣传、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动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建设。
夏祖义秘书长讲话
环境监察研究分会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大气专班负责人吕晓君论述了开展非现场执法研究的必要性,从程序规范、部门协作、政策法规、技术支撑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推动非现场执法的研究路径,介绍了监督帮扶非现场执法工作实践。
吕晓君副主任作主题报告
中国科技大学刘诚教授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光谱垂直遥感技术发展现状,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超光谱遥感装备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HCHO、臭氧、NO2的高精度反演,对燃煤电厂、化工园区、道路交通等高排放目标的精准定位和动态监测。
刘诚教授作主题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呼卫军介绍了以全自主无人值守无人机为特色,以空地协同立体感知及多源数据挖掘、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为基础,进行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可疑区域分析-无人机自主巡检-整治效果跟踪”的全流程非现场监管执法辅助的应用实践。
呼卫军教授作主题报告
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局赵宏局长介绍了锡盟“智慧环保”平台项目情况,全盟1033家重点污染源企业纳入信息化系统管理,对矿山、发电,化工、屠宰等200家重点行业企业实施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控感知端建设,构建盟、旗、企业三级联网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体系。
赵宏局长作主题报告
四川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陈力总队长介绍了四川省通过建立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构建全省一体化“智慧执法”监管闭环体系,成立省市两级值勤备勤中心,不断完善全省生态环境执法智慧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
陈力总队长作主题报告
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李海民副支队长介绍了南京市开展非现场执法探索与实践情况,通过构建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将污染源全部纳入监测,对前端数据有效归集、自动分析研判,24小时推送提醒、预警、违法线索信息,初步实现“一张图”污染溯源分析和执法指挥调度。
李海民副支队作主题报告
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李志明副队长介绍了宁波市综合运用用电监控平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分析软件系统,遥感排查、无人机巡航、人工巡查的“天空地三结合”等方式构建“五精准”执法新模式的进展情况。
李志明副队长作主题报告
海康威视生态环境行业总经理高晶作《电子眼异常行为智能识别研究》主题报告,介绍了通过应用智能识别技术赋能感知设备,实现感智融合,自动发现风险事件并告警提醒,帮助环境监管部门实现精准识别、提高效率。
高晶作主题报告
科大讯飞智慧环保业务线总经理钟志杰介绍了利用大数据能力进行数据建模的情况,结合大模型的语言理解、代码生成等能力,构建清环智数产品,提供环境指标问数、环境数据分析、分析报告生成等服务,支撑生态环境业务决策。
钟志杰作主题报告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姚婧介绍了企业智能监管与绿色服务平台情况,通过污染源数据全面整合,以“数据管理+科技监管”为理念,实现重点行业企业全过程智能分析、全时段预警防控,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监管精准化、智能化、科技化、去人工化、服务化。
姚婧作主题报告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化天介绍了碳计量数字凭证的重要性,结合航运业应对欧盟碳市场要求,解读了船舶排放碳计量实践。分析了数据可信技术的独特性,在应对非现场执法监管电子证据链面临的挑战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张化天作主题报告
来自各界的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见解深刻,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最后,环境监察研究分会呼吁各方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数智化监管执法事业的繁荣发展。